读林罕小说诗意赏析

仓颉鹳鸟迹,於是创文字。
原其制作心,本以便记事,
呼读犹强名,况乃论位置。
周人建小学,六书分义类。
特令授童蒙,庶几别同异。
奈何中古后,穿凿失伦次。
早皿晋医言,止戈楚人志。
宋更{马瓜}作騧,秦易辠为罪。
三刀自梦徵,两日因谶记。
山丝已怪妄,门草更茫昧。
白水及绯衣,皆是表符瑞。
解槐与说枣,抑又出讥戏。
形声罕复论,一切归会义。
咄哉许祭酒,著论穷巧慧。
流俗喜不根,传授满当世。
廷尉议三章,诸生谈六艺。
往往授其言,大抵皆附会。
林生最晚出,纷乱尤自恣。
何言斯亭上,刻石高赑屃。
却思荆舒祸,对此频雪涕。
凭谁掩其恶,水火为焚弃。
这首诗描述了中国文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据传说,仓颉在看到鹳鸟留下的足迹后,发明了汉字。最初,制作文字是为了方便记事,呼读也只是为了方便记忆。周朝时,人们建立了小学,将六种基本的写法分成不同的义类,教授给孩子们,以便他们能够区分不同的意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人滥用文字,刻意篡改,使得文字的形态和意义变得混乱不清。文中也提到了一些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如晋朝医学家张早皿、楚国战士关雎等,他们对文字、语言的运用产生了一定影响。最后,作者讽刺了那些滥用文字、不遵守规则的人,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即“形声罕复论,一切归会义”,即文字的构成应该考虑其音形的组合,但更重要的是回归其本来含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essay/343163.html

热门名句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