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年民有弃子于江者诗以寄哀诗意赏析
-
骨肉岂不亲,无食难为恩。抱子弃水中,哭声吐复吞。
这首诗歌表达了亲情至深的父母与子女间的感人故事。首先,它强调了骨肉亲缘关系的紧密性,但在困难时刻,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可能无法帮助对方。其次,诗歌描述了一个母亲为了让孩子生存而做出牺牲的场景。她把孩子丢进水中,并在一旁哭泣,直到喉咙痛得无法发声。然而,当母亲自己饥饿到骨髓枯竭时,孩子也变得营养不良和虚弱。尽管他们相互依赖,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开始分开。最后,诗人描绘了一个悲伤的场景,孩子的啼哭声如江水般流淌,令人心碎。即使在面临死亡时,父母也无法挽回已经失去的亲情,只能默默地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母饥骨髓枯,儿饥眼眶出。终然两存难,何以共忧恤。
岁月不相贷,恩爱从此分。我死尚可忍,儿啼那复闻。
儿啼那复闻,江水流浩浩。不忍回视之,衔悲入秋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essay/316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