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春暮再入都憩善果寺逢杏花作诗意赏析
-
东风吹车入精兰,晨钟数杵鸡声残。庞眉老僧来揖客,慈云殢春春未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自己对生命的感悟。诗中通过形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珍惜现在的态度。 第一段描述了春风吹拂着到来的翡翠色的车辆,清晨的钟声还在敲响,老僧前来迎接客人,丝毫没有露出倦容的样子。而天空中残留着鸡啼声,意味着夜晚刚刚过去,事物正在苏醒和成长中。 第二段则着重于描写杏花树下的美景,花瓣铺满地面,时不时有流莺停在枝头,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但最后一句“花应不记当年面”,表示时间已经让一些事情变得模糊,尽管我们现在看到的如此美好,但它们并不会关注我们曾经的面容。 第三段中,作者告诉我们,人与花一样都会随着时间不断发生变化,但是唯有探花使,才能像春天的花一样保持永恒的美丽。这里探花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青春和美好的形象,带有一定象征意义。 最后一段则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流莺的歌声让作者回想起过去的经历。尽管时间不停地流逝,但老者仍然能够珍惜生活,享受当下。最后两句“但使新丰酒价平,老夫得住聊须住”,表明即便没有人间繁华,作者也能够在自然景色中找到心灵的寄托,度过余生。
墙东杏花一树白于霰,时有流莺啄花片。我自惊逢今日花,花应不记当年面。
莫言花落不如人,人老能如花更春。唯有江头探花使,祇今还作踏花身。
流莺欲答忽飞去,恍忽如歌旧游句。但使新丰酒价平,老夫得住聊须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essay/278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