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用亨诸篆体歌诗意赏析
-
维周大篆成史籀,宣圣传经制蝌蚪。
这首诗主要是描述中国古代的文字演变历程。从周朝大篆开始,到宣传圣经、制定蝌蚪文;再到仓颉发明象形文字和置书方法后,文字渐渐变得简化。李斯写的小篆类似于玉箸,钟鼎中的图案是由鱼虫组成,碧霄中飞翔的凤凰与龙蛇纽带相扣。 诗中还提到了一个学者许慎和他所撰写的《说文解字》,以及唐代的高古学者阳冰,他在峄山上拓写了许多古碑。此外,南阳髯翁也被提到,他研究古籍,参考秦汉之间的差异来探究文字的起源。 整首诗通过描绘历史演变过程和文字形态,在强调文字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文字艺术的热爱,并对于那些为文字艺术做出贡献的人表示敬意。
总因仓颉见鸟迹,象形置书变来久。
李斯小篆类玉箸,钟鼎鱼虫分众手。
碧霄鸾凤漫回翔,沧海蛟螭互蟠纽。
有如垂露杨柳叶,或似委薤剑环首。
许慎程邈评已彰,余子纷纷亦何有。
有唐阳冰号高古,尝拓鸿都峄山谱。
新泉丹井尚幸存,缨络麒麟折钗股。
刻符摹印气候形,义理深关非小补。
南阳髯翁学古书,雅与秦汉参锱铢。
古文奇字荡胸臆,岂若俗工讹鲁鱼。
自言初习胜国时,玉雪左丞吾所师。
荻茎锥沙指画腹,廿年勤苦求妍姿。
呜呼方今世雍熙,明良际遇千载期。
大书功德勒金石,绝胜草草人间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essay/200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