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朱寀捕蝗诗诗意赏析
-
捕蝗之术世所非,欲究此语兴於谁。
这首诗是描述捕蝗的技术和方法。诗中说,捕蝗不是每个人都会,一些人认为,丰歉年份有数,天命难以抵挡; 有人认为蝗虫数量太多,难以捕捉,只能通过驱赶它们进入野外,践踏它们的田地来减少蝗虫的数量。但是,由于贪官污吏的欺压,人民无法存活下去,即使他们逃过了蝗灾的侵袭,也无法避免当权者的剥削。 诗人认为,这些方法只是治标不治本,应该从根源上防止蝗虫的滋生,而不是等到它们形成大规模的群体后再进行应对。他还提到,如果长期不抓住蝗虫,问题会越来越棘手。同时,他也指出了政府官员的种种弊端,建议改革法律,让良知清正的人来应对蝗灾。 总之,这首诗揭示了在古代蝗灾肆虐时,治理蝗灾需要正确的方法和政策,以及需要良好的管理和领导。
或云丰凶岁有数,天孽未可人力支。
或言蝗多不易捕,驱民入野践其畦。
因之奸吏恣贪扰,户到头歛无一遗。
蝗灾食苗民自苦,吏虐民苗皆被之。
吾嗟此语祗知一,不究其本论其皮。
驱虽不尽胜养患,昔人固已决不疑。
秉蟊投火况旧法,古之去恶犹如斯。
既多而捕诚未易,其失安在常由迟。
诜诜最说子孙众,为腹所孕多昆蚳。
始生朝亩暮已顷,化一为百无根涯。
口含锋刃疾风雨,毒肠不满疑常饥。
高原下湿不知数,进退整若随金鼙。
嗟兹羽孽物共恶,不知造化其谁尸。
大凡万事悉如此,祸当早绝防其微。
蝇头出土不急捕,羽翼已就功难施。
只惊群飞自天下,不究生子由山陂。
官书立法空太峻,吏愚畏罚反自欺。
盖藏十不敢申一,上心虽恻何由知。
不如宽法择良令,告蝗不隐捕以时。
今苗因捕虽践死,明岁犹免为蝝菑。
吾尝捕蝗见其事,较以利害曾深思。
官钱二十买一斗,示以明信民争驰。
歛微成众在人力,顷刻露积如京坻。
乃知孽虫虽其众,嫉恶苟锐无难为。
往时姚崇用此议,诚哉贤相得所宜。
因吟君赠广其说,为我持之告采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essay/174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