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修广师法喜堂诗意赏析
-
浮屠之法与世殊,洗涤万事求空虚。
这首诗来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浮溪寺题长安道上》。诗中描绘了一个禅宗僧侣在浮屠法门下修行的情景。 首先,浮屠之法与世俗不同,追求的是心灵的空虚和超脱。师父教导弟子要以此为信条,不被物质所牵扰,收心静心。堂内放置石头,竹子,环境清幽,让人感到宁静。 接着,诗人借口聚会,感慨自己曾经勇敢地解决问题,但现在却经常陷入烦恼之中。他领悟到进退须谨慎,不能轻率行事,否则后果难以预料。 最后,白居易提出,离开尘世,回归田园生活可能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他愿意和朋友们一起,在这个环境里吟咏山水,享受宁静祥和的生活。整篇诗歌表达了对禅宗精神的追求,以及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师心以此不挂物,一堂收身自有余。
堂阴置石双嵽嵲,石脚立竹青扶疏。
一来已觉肝胆豁,况乃宴坐穷朝晡。
忆初救时勇自许,壮大看俗尤崎岖。
丰车肥马载豪杰,少得志愿多忧虞。
始知进退各有理,造次未可分贤愚。
会将筑室返耕钓,相与此处吟山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essay/159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