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翁以紫石斛承粗山一块为予书室这奉斛盖端溪这不堪为砚者然较以所载山石则胜矣予是以有白鹿苍璧之句白鹿苍璧事见西汉书若乃忘真假遗美恶则予不知此石之与真山果同异哉诗意赏析
-
见山不见理,真假析为二。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在山中观察一块石头的经历。作者认为,只有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才能分辨真假。尽管看似相同,但细节之处却有很大的不同。 邻居给他一块石头,他发现它虽然很小,但是非常精致和优美,内部有许多自然形成的花纹和色彩。他向邻居表示感谢,但是他认为,他们并没有达到共同理解的境界。 最后,诗人表达了在山中听到风雨声音时的孤独感,想象着里面可能有隐者。整首诗描绘了一个探索事物本质的过程,并反映了人类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追求。
看假作真山,细大岂殊致。
邻翁怜索居,奉我石一块。
嵌空会短小,枯涩少坚腻。
承以下岩紫,其体润而细。
翁言白鹿皮,苍璧惭倒置。
殷勤加谢翁,分别非所会。
但见眼中山,几立出尘外。
侵寒欲清癯,向晚变孤翠。
萧萧风雨天,云气或冥晦。
虽地禽鸟声,颇若岩洞邃。
侧耳听其中,恐有隐者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essay/139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