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而待人诗意赏析
-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夫人者,皆为可言、可行、可思之者也,与禽兽之身无大异焉,何也?人之亲者,猴也,其习与人甚当,同为杂食,可立而行,只弗常耳;古有一禽,以蚁为食,以木入洞,引以蚁出,木之长短,可适而修之。禽亦可思矣,猴弥亦可行,古人之身也,与禽兽无大异焉。盖将其别者,乃人之德也,人有怜宽之情,仁恕之德,友天下,其力甚强;禽兽者,日以食为夺,争战不绝,其助者甚少,故其力甚薄也。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其此之谓乎!此人之胜禽也。 余外行而闻三猎,合而欲猎二虎,其一曰:“以武强取之,甚不可也,其力必足以灭我。”其二曰:“兽无仁恕之德,无怜宽之情,若其间一鹿,虽合而猎之,但于分食之时,必将与争,可先猎一鹿,猎毙之鹿,置与两虎之间,待其与争,败者非毙即亡,胜者非疲即伤,如此,取之甚易!”乃用其计,果两虎大怒,其吼震天,相与决之,其场甚为人所惧,三猎蔽从而视之,待其战毕,败者已毙,胜者疲且伤重,已无再战之力也,三猎者观之,齐跃从而出,以刀劈虎首,后数刀毙之,既猎,三者无一伤,而获二虎一鹿,可共七日之食,其计为挑其内乱,以获渔翁之利也。禽兽甚狂,无可友之,身力甚薄,故而易灭。 余闻古之沛公,乃汉之始帝也,既破秦军,入咸阳,与其民甚友之,只约三章,弗无故而杀一人,民甚恩之,诚服无畔,助其灭秦,入秦都之门,已兵数万,骑千余,贺之者甚众。与之敌者项羽,其志虽与沛同,同志灭秦,而其欲独而霸秦,项入秦都,为灭沛公,杀民百千,焚其居室者弗能计数,民甚仇之,皆投沛公,沛军数万,而项四十万,虽力甚悬,本应项胜,而沛之正军虽数万,而其民之归附者已百万之众,故以弱而胜强也,其胜项之德,乃以仁待民者是也。 以德而待人者,天下友之,天下以为友,故无以为敌,此乃“天下无敌”之真义也。以武统之,必为益强之武所灭,此理汝弗悟乎?孟子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其此之谓乎! 古之德也,以恩报之,以德宽之,今之德也,荡然无存,为财利之所诱,各国与争,害其国力甚矣,惑矣!惑矣!至惑矣!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人与禽兽的区别在于德行,人有仁恕之德和怜宽之情,能够互相友爱,而禽兽则以食为夺,争战不绝,因此人可以胜过禽兽。作者还举例说明了以德待人的重要性,如果一个统治者能够以德报民,则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信任,从而变得强大。同时,也提醒人们现今社会中荡然无存的道德观念和财利至上的现象所带来的危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essay/108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