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之科举,固才人之思甚也诗意赏析

夫学者,乃补阙美身之具者是也,非用于他事。何以学也?答曰:“活以学之”何为活学?答曰:“弗能尽信经传之文,弗能固己之思。能为此者,是为活学。”隋唐之时,才人辈出,官清民朴;而明清之时,贪贿为常,官昏民贫;至今之时,贪贿仍存,大器无人。隋唐至今,虽同为科举,而其存异。 古之科举,始于隋唐,其法曰:“弗分贵贱富贫之民者。皆可报以参试,中者皆可为官,试之题为经传之断句、时事之己见也,弗可舞贿。”隋唐之时,科举之制甚益,才人皆可为官,苦习之志盛传,自李唐来,才贤辈出无尽,且科举之题,无文体思想之限,故为官者皆为贤清公道之人也,天下承平日久,户闭而弗关,出无需吉日,行途无盗拦,归来无物失,隋唐之盛也,科举之功甚矣。 而情事之变者,始于宋也,宋之科举,重文而轻武,故而文臣盈室,国无强兵,智甚而力弱矣,且宋之科举,其贤德之求已无存,故而逾侈贿贪之风盛行,天下无公,官官相护,其政甚腐矣。贤德之求无存,古人只诵经传,而弗求德行之贤,故而政腐。 至于明清,科举弊甚,八股害才,民思甚固,贪官横行,贤士无名。至于今世,文习断句解意,其意需与标答同矣,故而固思。 科举之制本为善,而因八股标答之弊,害今才人甚矣!
这首诗描绘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的历程以及其演变过程所带来的影响。在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盛行,选拔官员贤才无数,社会风气正派,人民安居乐业。然而到了宋代,科举重文轻武,导致政府缺乏强有力的军队,同时腐败现象加剧,因为人们只注重标准答案而忽略道德行为的培养。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弊端更加严重,考试方式僵化,贪污现象猖獗,导致人民思想僵化,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最终,这个原本善意的制度被八股文化和贪污腐败的作用所损坏,很多优秀人才被拒之门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essay/108662.html

热门名句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