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文学者,乃灵而活以学者是也诗意赏析

中国之文学者,博大之精而深,活力未减也,其文书之体种,虽万斗而不可数也,换而言之,番若地之沙石、天之繁星,未见其尽也。故文乃灵性之学也,熟诵四六经传、学富五车者亦远不能足也,如能抛世之旧俗,书创新之章,领百年之风骚者,文学可谓学之出境也。故曰:“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李杜诗篇虽犹在,千年未新日渐衰,才人出者创新篇,领风骚者无可攀” 今之文学者,历历而在目者乃明清之八股、考试之背标答也,有无理之师者,竟谓其徒曰:“背标答者,须半字而弗异者,方能得分也。”呜呼!文学之题也,弗论何题,答者皆有万千之法,而其理非弗合此题之意也,况八股而取士、考试之背标答也,皆缚才人之思,毁万世之才,为文学发达之桎梏者是也,夫文学者,其弗如数算之死木朽块者是也,其比灵性通达,富而活也,余弗能视其皆毙于八股、标答之屠刀矣! 诵经传者,背乃基之求也,其重为亦应以己见而视之,寻其阙而改之,寻其益善而学之,学故学以出境矣!故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其此之谓乎!
这首诗谈到了中国的文学传统和当时的文学现状。作者认为中国的文学家们拥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学表现形式,但是现在的文学却被束缚在明清八股和考试标准答案中,使得文学失去了活力和创新性。作者呼吁抛弃旧俗,勇于创新,领百年之风骚。同时,作者也提到了经书传承的重要性,但不仅是简单地背诵和遵循,而是应该以自己的见解去学习、改进。最后,作者引用“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话来表达对于死板教条的反感,强调文学的本质应该是灵性通达并充满活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essay/108625.html

热门名句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