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才草书歌(大理马正之二)诗意赏析
-
伯英草圣称绝伦,后来学者无其人。白眉年少未弱冠, 落纸纷纷运纤腕。初闻之子十岁馀,当时时辈皆不如。 犹轻昔日墨池学,未许前贤团扇书。艳彩芳姿相点缀, 水映荷花风转蕙。三春并向指下生,万象争分笔端势。 有时当暑如清秋,满堂风雨寒飕飕。乍疑崩崖瀑水落, 又见古木饥鼯愁。变化纵横出新意,眼看一字千金贵。 忆昔谢安问献之,时人虽见那得知。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名叫伯英的草书大师。他年少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能够用纤细的手腕运笔落纸,创作出艳丽多姿的草书作品。伯英的草书技艺无人能及,但是当他逝世后,没有人能够传承他的技艺,使得后来学者对他的草书成就充满了追慕和仰慕之情。 这首诗歌不仅赞美了伯英的草书才华,还描述了他精湛的技艺和创作灵感的来源。伯英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万物,如荷花、秋风等,从而发掘出草书的创作灵感。他的草书作品变化多端,每一笔都有着千变万化的新意,价值连城。 最后,这首诗也探讨了艺术传承和发展的问题。尽管伯英的草书成就已经被广泛认可,但是在他逝世后,没有人能够真正领会他的艺术精髓。诗人忆起谢安问献之的故事,表明即使是像伯英这样的大师,他们的艺术成就也可能被后人遗忘和失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essay/107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