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右途中遭非语诗意赏析
-
赵有两毛遂,鲁闻二曾参。慈母犹且惑,况在行路心。 冠冕无丑士,贿赂成知己。名利我所无,清浊谁见理。 敝服空逢春,缓带不著身。出游非怀璧,何忧乎忌人。 正须自保爱,振衣出世尘。
这首诗句出自南朝宋文学家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整首诗意旨在探讨人们在追求成功和名利过程中所面临的矛盾和选择。 首先,诗中提到赵遂和二曾参两位历史人物,他们都是有才干的人,但是却因为不得志而备受挫折。而作者则将其自比为一个普通人,虽然没有名利,但是内心却更加清明。 接着,作者道出了人们面临的两难境地。一方面,环境的腐败和人们的功利心导致了许多人为了达成目的而贿赂、投机取巧,使得正直的人难以立足;另一方面,作者也认为人们在名利的追求中很难保持清醒,对于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会变得模糊不清。 最后,作者表示自己追求的并不是名利,而是内心的清净和自我保护。他穿着简单的衣服,出门游玩并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而是为了摆脱尘世的琐碎。同时,他也呼吁人们要保持内心的纯洁和真实,不要被名利所迷惑,振衣出世尘,追寻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essay/102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