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诗文 > 最美唐诗100首 >

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一·北湖南埭水漫漫

时间:2019-02-17 20:50:40    来源:古诗文网    作者:未知    点击: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注释

  ⑴北湖:南京玄武湖。《金陵志》:南埭,水上闸也。北湖南埭,统指玄武湖,是南朝操练水军的场所,也是帝王游宴之处。此言水漫漫,意谓昔日之水军、帝王皆不复存在,唯湖水漫漫矣。

  ⑵一片降旗:刘禹锡《金陵怀古》: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乃指东吴孙皓降晋。

  ⑶三百年间同晓梦:南京为六朝古都,三百年间,王朝更替,降旗屡树,非但孙吴一回。

  ⑷龙蟠:徐爰《释问》:建康东北十里,有钟山,旧名金山,后更号蒋山。诸葛亮以为钟山龙盘,即蒋山也。张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乃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

  「赏析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咏史二首其一》这首诗首句北湖南埭水漫漫突出了六朝的故都的典型景色。北湖即玄武湖,南埭即鸡鸣埭,是六朝帝王寻欢作乐的地方。可是经过了改朝换代,同一个北湖,同一个南埭,过去曾经看过彩舟容与,听过笙歌迭唱,而此时只剩下了汪洋一片。诗人怀着抚今感昔的情绪,把北湖南埭这两处名胜和漫漫湖水扣合起来写,表现出空虚渺茫之感。第一句北湖南埭水漫漫,诗人是把六朝兴废之感融汇到茫茫湖水的形象之中,而第二句一片降旗百尺竿,是通过具体事物的特写,形象地表现了六朝王运之终。在此一片降旗成为六朝历代王朝末叶的总的象征。降旗的典故原来和石头城有关,但诗人写了降旗不算,还用百尺竿作为进一步的衬托。降旗一片,分外可嗤;竿高百尺,愈见其辱。无论是从一片的广度或者是从百尺的高度来看历史,六朝中的一些末代封建统治者,荒淫之深,昏庸之甚,无耻之极,都可想而知了。

  第三、四句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是一个转折,诗人囊括六朝三百年耻辱的历史。从孙吴到陈亡的三百年时间不算太短,但六朝诸代,纷纷更迭,恰好似凌晨残梦,说什么钟山龙蟠,形势险要,是没有什么根据的。钟山即紫金山。传说诸葛亮看到金陵形势之雄,曾说: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帝王之宅也。然而在李商隐看来,三百年间,孙吴、东晋、宋、齐、梁、陈,曾先后定都于此,全都亡国,可见国之存亡,在人杰不在地灵(屈复《玉溪生诗意》卷七)。前二句的北湖、南埭已经为下文的龙盘之地伏根,而一片降旗偏偏就高高竖起在石头城上,则更证明地险之不足凭了。钟山何处有龙盘?诗人用反问的形式,加强了否定的语气,真是一针见血的快语。这一快语之所以妙,妙在作者是带着形象来判断的。诗人对龙盘王气的思考,不但扣合着六朝的山,扣合着历史上的一片降旗,还扣合着眼前的漫漫北湖;不但扣合着某一朝代的覆亡,还扣合着三百年沧桑。他的王气无凭论,实际上是三百年间一场晓梦的绝妙的艺术概括。诗作熔写景、议论于一炉,兼有含蓄与明快之胜。诗人巧妙地使典型景象的层层揭示与深切意蕴的层层吐露相结合。他描写了一幅饱经六朝兴废的湖光山色,而隐藏在背后的意蕴,则是龙盘之险并不可凭。水漫漫是诗人从当今废景来揭示意蕴;一片降旗是从历史兴亡来揭示意蕴。三百年来则是把一片降旗所显示的改朝换代,糅合为晓梦一场,浑然无迹,而又作为导势,引出了早已盘旋在诗人心头的感慨钟山何处有龙盘的沉着明快之语,形成了诗的高潮。看来龙盘无处寻觅,六朝如此,正在走向衰亡的晚唐政权亦是如此。

最新最美唐诗100首

热门最美唐诗100首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