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最好的姿态,是活出自己
当一个人的外貌与才华相当时,就会引起无数的争议与诽谤;同样,当一个人承受了多大的诋毁时,便证明她也能经得起多大的赞美,易安居士--李清照正是如此。
这位“词国皇后”,可以吟唱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的豪迈,也能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般的哀愁呢喃。
复旦大学教授陈果曾在一次演讲中说:“生活最好的境界,便是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这是一个人真正自信、真正活出自我的美好状态。
在诗词君看来,李清照便是这样的女人。
雏凤清于老凤声
生于书香门第的李清照,父亲李格非师承苏轼,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耳濡目染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如梦令》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早在少年时代,才情横溢的李清照一首《如梦令》问世,瞬间就名动京城,当时的文人,无不击节称好。这个少女俨然成为京城里最为耀眼的明珠。
尽管家中良好的氛围,使得李清照不如其他少女般深居闺阁,但始终难免受到束缚。
只是少女情怀总是诗,那个少女不怀春。又有谁能阻挡少女对爱情的憧憬呢?
《点绛唇》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沾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正如欧阳修所写: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每一个少女都曾有一份希冀,希望可以邂逅心爱的人,月光下,花影间,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心中的爱意。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但偏偏就有了这么一个李清照,用一阙阙让人拍案叫绝的词,征服了众人。
哪怕是清风明月,花间草木,在少女的笔下,都跃出一份诗意;也正是这份诗意,成就了一个绝世女词人的魅力与风姿。
不过,更让人动容的,却是她对爱情的勇敢追求与清醒。
一生一世一双人
世间最好的感情莫过于在适合的时间,遇上对的人。就像秦观所说的那般,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于是18岁那年,易安嫁给了与她情投意合的金石学家赵明诚。
婚后,相爱的两人沉迷于钻研金石,尽管生活拮据,但是两人却甘之若饴。
同样是善于诗文的两夫妻,常常切磋诗词,却因这样,成就了一段佳话。
有年重阳,因为分隔异地,李清照便将满腔相思付与诗词,写就了一首名传千古的《醉花阴》。
《醉花阴》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收到后,存了比试之心的赵明诚将夹有这首词的十几篇近作递给好友们,大家传换阅读,吟咏品味。
一众朋友读后纷纷评论说:“只有《醉花阴》是上乘之作,特别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更是绝妙之极。”
李清照之才,由此可见。
只是能有这样一个既能知你所好、志趣相投,又能任你做回自己的伴侣,该是多么幸运。
只是好景不常,时逢乱世。
先是父亲被排挤出朝廷,后又因为奸人构陷,公公去世,丈夫丢官。
再后来,整个民族的劫难,靖康之难来了。
那一年,金兵长驱直入中原,丈夫赵明诚赴任地方官,却遭遇城中叛乱,身为知府,赵明诚却乘夜从城楼吊下绳子,逃跑了。
因而赵明诚被罢官。五月,又复起用为湖州知府。谁知,八月即染疟疾而身亡。
自此,人世间就只剩下李清照,茕茕一人。个中孤苦,更堪与何人说?
《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断续玉炉寒,
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
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
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
没个人堪寄。
有人说,在李清照身上,看到了一个人倾尽全力活出女人之美、人生之美的样子。
是的,她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不尽相同,然而相似的,是她对自己内心的诚实。
忠于自己的内心,爱自己所想爱,行自己所想行,言自己所欲言。
正是这份对自己诚实,才让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让她真正做回自己,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散发出一种酣畅淋漓的风情。
也正是这万种风情,让她无论经历多少岁月,仍是你我心中永远的“易安居士”、“词国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