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知识 > 诗词鉴赏 >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李煜)原文、翻译和赏析

时间:2018-12-12 17:28:48    来源:古诗文网    作者:未知    点击:

  破阵子⑴

  四十年来家国⑵,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⑶,玉树琼枝作烟萝⑷,几曾识干戈⑸?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⑹。最是仓皇辞庙日⑺,教坊犹奏别离歌⑻,垂泪对宫娥⑼。

  注释:

  ⑴破阵子:词牌名。

  ⑵四十年:南唐自建国至李煜作此词,为三十八年。此处四十年为概数。

  ⑶凤阁:别作凤阙。凤阁龙楼指帝王能够居所。霄汉:天河。

  ⑷玉树琼枝:别作琼枝玉树,形容树的美好。烟萝:形容树枝叶繁茂,如同笼罩着雾气。

  ⑸识干戈:经历战争。识,别作惯。干戈:武器,此处指代战争。

  ⑹沈腰潘鬓:沈指沈约,《南史沈约传》:言已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后用沈腰指代人日渐消瘦。潘指潘岳,潘岳曾在《秋兴赋》序中云:余春秋三十二,始见二毛。后以潘鬓指代中年白发。

  ⑺辞庙:辞,离开。庙,宗庙,古代帝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⑻犹奏:别作独奏。

  ⑼垂泪:别作挥泪。

  译文:

  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幅员辽阔。宫殿高大雄伟,可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烟雾里的女萝。在这种奢侈的生活里,我哪里知道有战争这回事呢?

  自从做了俘虏,我因为在忧虑伤痛的折磨中过日子而腰肢减瘦、鬓发斑白。最使我记得的是慌张地辞别宗庙的时候,宫廷里的音乐机关/教坊的乐工们还奏起别离的歌曲,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而已。

  赏析:

  此词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建国四十余年,国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楼阁高耸入云霄,庭内花繁树茂。这片繁荣的土地,几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几句话,看似只是平平无奇的写实,但却饱含了多少对故国的自豪与留恋。几曾识干戈,更抒发了多少自责与悔恨。下片写国破。一旦二字承上片几曾之句意,笔锋一叠,而悔恨之意更甚。终有一天国破家亡,人不由得消瘦苍老,尤其是拜别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听到教坊里演奏别离的曲子,又增伤感,不禁面对宫女恸哭垂泪。

  沈腰暗喻自己像沈约一样,腰瘦得使皮革腰带常常移孔,而潘鬓则暗喻词人自己像潘岳一样,年纪不到四十就出现了鬓边的白发。连着这两个典故,描写词人内心的愁苦凄楚,人憔悴消瘦,鬓边也开始变白,从外貌变化写出了内心的极度痛苦。古人说忧能伤人,亡国之痛,臣虏之辱,使得这个本来工愁善感的国君身心俱敝。李煜被俘之后,日夕以眼泪洗面,过着含悲饮恨的生活。这两个典故即是他被虏到汴京后的辛酸写照。

  此词上片写繁华,下片写亡国,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中间用几曾一旦二词贯穿转折,转得不露痕迹,却有千钧之力,悔恨之情溢于言表。作者以阶下囚的身份对亡国往事作痛定思痛之想,自然不胜感慨系之。此词回顾事国时的繁华逸乐:那四十年来的家国基业;三千里地的辽阔疆域,竟都沉浸在一片享乐安逸之中。几曾识干戈既是其不知珍惜的结果,同时也是沦为臣虏的原因。记叙离别故国时哭辞宗庙的情景,写来尤为沉痛惨怛。其事虽见载于《东坡志林》但出自后主之手,更觉凄惨苦涩,不失为一个丧国之君内心的痛苦自白。


最新诗词鉴赏

热门诗词鉴赏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