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太子申生的自杀真的很“蠢”吗?读《骊姬之难》有感
时间:2020-04-24 13:59:31 来源:用户随笔 作者:風起時 点击:
次
- 刚读完《骊姬之难》时,我对申生的自杀行为感到不解,相信很多读者和我的感觉一样,震惊与不屑杂糅,甚至觉得申生很蠢,但当我又读了几遍后,站在申生的角度考虑,摒弃上帝视角做一个当局者时,我认为申生是值得尊敬的,他自杀的行为不是上策,也至少是难得的两全之法,虽然以珍贵的生命作为代价。分析如下:事情一出,国君就毫不迟疑的下令处死太子的老师,下一步便是将太子处死,这动作之迅速既表明了他的昏聩,也表明了国军对陷害太子的骊姬的信任,侧面反映了父子间的矛盾,(也许他根本没打算查明事情真相)申生在君父心里的信用度还抵不上骊姬。命令已出,按申生的话说:如果我这时去为自己辩解而使真相大白,不仅暴露了父君之昏庸,还会使骊姬有生命危险,而父亲也会因痛失爱妃而吃不好睡不安。这里我认为如果此事败露,骊姬必死无疑,虽然晋君不愿意杀她,也会迫于朝臣的压力这么做,毕竟最开始立骊姬为夫人便为群臣反对。那么,如果这时申生去辩白,和逼迫自己的父君忍痛杀掉自己的爱妃并向天下暴露他的昏聩有什么区别?说出的命令泼出的水,难道真要让父君向天下认错吗?
我们不妨设想,申生真这么干了,那他以后的日子会好过吗?父君被迫痛杀爱妃,被迫收回成命向天下认错的怒火会全部迁于申生身上!就算申生有朝中大臣支持,可别忘了,失去了君父的信任与宠爱,他什么都不是,骊姬的儿子也定会对他恨之入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搞不好还被骊姬势力反向污蔑,说他搞苦肉计。至此,我深切的明白了一个道理:女人真的不能干政。在这见事中,如果污蔑申生的不是骊姬,他大概率还能活。太子之位,兄弟相争便是光明正大,谁若诬陷了谁查明真相将罪人下狱即可(当然了,也存在父君偏爱某儿子的情况),但是若是女人,父君的夫人来陷害你,你如何与之争得?她是长辈,你父君的平辈!她陷害成了,她儿子上位,若陷害失败了,也只是一人承担罪责。而申生,终究只是一个昏庸国君的臣子,一个取了后妈的父亲的儿子。总之,申生死了,保全了晋国和自己君父的名声与快乐,尽了忠与孝,也践行了仁勇。他的勇气表现在勇于履行法令的判决。这让我想到了苏格拉底之死:苏格拉底因“败坏青年”被法庭判决死刑,他本可以出逃,就如同申生可以逃到别国一样,但他毅然的喝下了毒药自杀,临死时说:“我是被国家判决有罪的,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得不到遵守,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效力和权威。当法律失去权威,正义也就不复存在。”在那时的中国,君王的言论不也如同法律一般难以违背吗?这二人的作法,所体现的勇敢是一致的。有人说这是愚忠,可是,“傻事”总是要有人来做的,就怕没有人做这样的“傻子”。我完全可以再写一篇文章来反对愚忠,但是,在这件事上,我理解申生,换做我,也会这么做。总之,他用生命践行了忠孝仁勇,代入申生的视角,自杀,真的是比较好的选择了。心疼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