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原创作品 >

古代这位诗人一次失眠,让人永远记住了他的诗!

时间:2020-03-26 06:00:09    来源:古诗文网    作者:古诗文网    点击:


唐朝安史之乱,泱泱大唐,烽烟四起,民不聊生,唐玄宗仓惶辞帝庙,奔逃入蜀。这个让人仰视的盛世王朝,从生机勃勃的夏天,转眼间就迈入秋天了。此时的江南,由于隋唐两朝的经营,京杭运河的滋润,加上安史之乱并未太多波及,政局尚稳定,吸引了很多北人来此避祸,张继也在其中。


张继,一个很幸运又很不幸的诗人,说他幸运,大唐文风鼎盛,诗人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大浪淘沙,在诗史上留名的,而且被后人熟悉的也就那么几位,很幸运,张继便是其中之一。


福为祸所依,唐天宝十一年,残害人才的奸相李林甫倒台,杨国忠继任宰相,为了收买人心,初上台的杨国忠,故作姿态,上奏唐玄宗要求“广纳贤士”,在这种形势下。一些饱学之士跃跃欲试,希望得到任用,以实现自己报效国家,成就功名事业的理想,诗人张继就是这一批。


很不幸的是,经历了十年寒窗苦读之后,原本以为可以“一日看遍长安花”,光宗耀祖,衣锦还乡的他落榜了,放榜那日,几家欢喜几家愁,但是张继是落寞的。落寞的诗人,碰上安史之乱落寞的唐王朝,他想只能漂泊天涯,四海为家,才能一遣心中之闷。



这一年秋天,他来到姑苏,租了一条船,顺流而下。枫江一桥,南北舟车交会之处,每到夜里航道就要封锁起来,此桥便因此得名为“封桥”,所以每至夜晚,除了以船为生的渔民,客人都会在封桥附近的客栈入住。


只是这一夜,船上多了一位落寞孤寂的身影。天已深秋,早晚凉风习习,让人很容易从睡眠中醒来,张继失眠了。船头摇灯一盏,天上孤月一轮,遥相呼应。俄而轻云拂过,月影重重,夜如白霜,乌鸦啼起,只剩灯光洒在潾潾江上,荧光点点。


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咚……咚……咚……”远山传来钟声,暮鼓晨钟,这边的寺庙都是半夜撞钟报时的嘛?白天人生鼎沸,居然不知道这大山中还藏着一座庙。


在这寂静的黑夜,钟声格外的响,越传越近,直击张继这位羁旅的心中,直抵心灵深处最柔软之处,那一瞬间,仿佛天地已被这突来的钟声所占据,此刻,张继终于将他的满心愁绪倾泻而出,写就了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


全诗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


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


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使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


《唐诗三集合编》“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碛砂唐诗》:“‘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明逗一‘愁’字,虚写竟夕光景,辗转反侧之意自见。”《古唐诗合解》:“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


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其名句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总之,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


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


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在艺术特色上,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最新原创作品

热门原创作品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