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跳槽”含义:风月场里另寻新欢
-
跳槽一词因其新鲜、生动、俏皮,很快挤占了换工作、换单位之类用语的位置,《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更将其收编门下。
然而《现代汉语词典》是一本异常干净的词典,它没有提到跳槽在历史上最常见的一个意思,《汉语大词典》收了这个意思,不过还是不免含糊其辞:指男女间爱情上喜新厌旧,见异而迁。
其实近人徐珂《清稗类钞》中跳槽一条说得甚为明白:原指妓女而言,谓其琵琶别抱也,譬以马之就饮食,移就别槽耳。后则以言狎客,谓其去此适彼。"
明清小说和笔记中,经常出现跳槽这个词。最早说的是妓女和一个嫖客相好一段时间后,或掏尽其腰包,或发现更加有钱的嫖客,于是抛弃旧爱另寻新欢,如同牲口从一个槽换到另一个槽吃食。所以,这种另攀高枝的做法被形象地称之为跳槽。
后来,嫖客玩腻了一个妓女,产生了审美疲劳,另寻新欢的行为,也被称之为跳槽。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娘》中说:王美娘在九妈家……每遇不如意处,或是子弟们任情使性,吃醋跳槽,或自己病中醉后,半夜三更,没人疼热,就想起小官人的好处来。
明代冯梦龙编的民歌集《桂枝儿》里就有两首《跳槽》,就是青楼女子的哀怨。
其一:你风流,我俊雅,和你同年少,/两情深,罚下愿,再不去跳槽,/恨冤家瞒了我,去偷情别调。/一般滋味有什么好!/新相交难道便胜了旧相交?/匾(扁)担儿的塌来也,/只教你两头都脱了。
其二:记当初发个狠,不许冤家来到,/姊妹们苦劝我,权饶你这遭,/谁想你到如今,又把槽跳。/明知我爱你,/故意来放刁。/我与别人调来也,/你心中恼不恼?
为该书注解的刘瑞明先生释义跳槽说:牲畜拣槽而食,妓院中指嫖客另投好他妓。然徐珂《清稗类钞》对跳槽还有一种解释:原指妓女而言,谓其琵琶别抱也,譬以马之就饮食,移就别槽耳。也就是说,无论嫖客还是妓女,一旦移情别恋,都可以称作跳槽。妓女和嫖客互诉衷肠,最终达成的协议就是再不去跳槽。《挂枝儿》流传于苏州地区,因而我胡乱猜测,今天粤方言里的跳槽,很可能是从吴方言中引进的。
古代中国,良家妇女的地位很低,妓女简直就是漂亮玩物,花钱买乐的嫖客,个个儿喜新厌旧。嫖客上妓院被比作吃草,玩到了草色衰败那一天,失去新鲜感马(嫖客)自然就得跳槽。
诸如调头、跳槽这些旧上海的妓院用语,频繁地出现在清末韩邦庆所著的谴责小说《海上花列传》里,足见其强大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