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为什么叫殷商
时间:2018-12-12 16:24:38 来源:古诗文网 作者:未知 点击:
次
-
盘庚将国都迁往殷(今河南安阳),国都稳定下来,在此建都长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
《尚书》、《史记》等传世文献称呼商朝为殷,但如《古本竹书纪年》等早期文献均称这个朝代为商,另有《今本竹书纪年》等文献称它为殷商。这三种称呼并见于先秦的文献中,然而在目前出土的卜辞资料中,尚未发现可解读作殷的甲骨文字。大邑商或天邑商是商人对殷墟都邑的自称,在战争中称呼己方军队为商方。尚不明晰商人是否拥有对整体国家或族群的泛称。
商朝简介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1] ,在亳(今商丘)[2] 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
殷墟的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在商朝时期,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非中原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