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十八个虚词 文言文中的形容词
文言文,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古文,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学习过,那么对于文言文中的虚词,不知道你了解多少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文言文十八个虚词以及文言文中的形容词的相关内容。
文言文十八个虚词
文言文十八个虚词
高考120个文言文常用实词和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8个常见文言虚词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
而:表并列、递进、承接、转折、假设、修饰、因果关系。且:相当于“啊”
何:什么;怎么样;哪里;多么;为什么;怎么;啊;通“呵”,喝问。若:如同,像
乎:表疑问;相当于“吗”;表感叹;表祈使或命令,相当于“啊”“呀” 。所:也
乃 :你,你的;他的;此,这;这样,如此。
其:他(的),她(的),它(的);其中;难道;怎么。
常见的虚词还有:也、则、以、者、因、之、为、于、兮、焉、与、莫等。
文言文十八个虚词
文言文中的形容词
这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的词,形容词都能作定语,大多能作谓语。
在文言文中,形容词如果处在了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之”或数词,就活用为名词,这一点和动词有些相近。例如:“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蕖》)中,形容词“长”“短”,就要译为名词“长处”和“短处”。
形容词是不能带宾语的,文言文中,形容词的后面如果出现了宾语,这个形容词必然要活用,具体来说有三种情况。
1、活用为一般动词。例如:“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中,形容词“短”的后面由于出现了宾语“屈原”,就活用为一般动词,译为“诋毁、说坏话”。
2、活用为使动词。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中,形容词的后面由于出现了宾语“江南岸”,活用为使动词,译为“使……绿”。
3、活用为意动用法。例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孟子·尽心上》)中,形容词“小”的后面有宾语“鲁”,这里活用为意动词,译为“认为……小”。
上文就是关于文言文十八个虚词的内容,看完之后你现在对于文言文中的虚词都了解了吗?想知道更多文言文的资料,记得关注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