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弟子规: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原文及解释翻译-弟子规》
-
wén guò nù
wén yù lè
sǔn yǒu lái
yì yǒu què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关键词:弟子规
解释翻译[挑错/完善]这里又提到了人与人相处,我们都晓得彼此见面,我们都希望对方能讲好话,我们也讲好话回应对方。可是我们难免也会听到,有人会直接讲我们的过失。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诚如这一条所说的,你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不好的;当别人专门讲你不好的,你会很生气。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好的朋友会渐渐地远离你。
这里就讲到“闻”,就是你听到,“过”就是直接讲你不对的地方,你听到很生气;你听到人家赞誉你,赞美你,你很高兴。这样就是“损友来,益友却”。因为你喜欢听好听的,这就会引来很多专门讲好话给你听的,你永远看不到你的过失,损友会渐渐地接近你。“益友却”,好的朋友也会逐渐地疏远你。
人会讲别人的过失,如果没有到达一个程度,往往他不轻易来跟你讲你有哪里的不对。每次如果他看你不对,他讲你,你很生气,他讲了一次,下一次肯定不会再讲。为什么?他怕跟你结怨,结怨仇。我们刚刚有提到,人很难明白自己哪里有过失、有缺失。如果你不能接受朋友规劝你的,讲你不对的,你没有这样的雅量来接纳,你的朋友、好的朋友当然会渐渐远离你而去。不好的朋友,损友就是不好的朋友,他会渐渐地接近你。
我们都晓得交朋友非常的重要,如果朋友相聚在一起,几乎都是在吃喝玩乐,都是在享受,只知道这些,这些都是会有损我们的品德。为什么?每天只有欲望,往欲望里头贪求,这是造业的现象,也是灾难来临的征兆,所以我们不能不小心。
此地讲到损友跟益友,它的标准在哪里?在你的心量。你有这样的心量,你就会广结善友;你没有那样的心量,所有的好朋友都会远离而去,不好的朋友,他就会接近于你。因为你只想听你爱听的,你不想听真话,人家就用虚伪的话来欺骗你。最后,你潦倒,你祸害来临,你都不晓得。所以,朋友当中的交往,我们也要谨慎小心。
孔夫子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损友也有三,也有三类,所以我们也要特别的谨慎小心,“友便辟,友便佞,友善柔”。这是讲到不好的朋友有这三类,专门讲好听的话,专门找你去吃喝玩乐,专门讲一些虚假的话,用这些话来欺骗你、诱惑你、蛊惑你,这些都属于损友。所以,结交朋友非常的重要。
在一生当中,朋友也是五伦之一。朋友,他在我们人生的历程当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也是很大的关键。有时候我们受到委屈,有挫折,往往第一个想要倾吐的,不是父母,也不是长辈,而是比较亲近的朋友,相处共事比较好的朋友,我们往往会跟他切磋探讨。所以好的朋友,他讲信义,他讲信用,他会真正的帮助你,规范你,当你在危难的时候,他也会适时地站出来替你讲话,或者让你有所依靠。
所以,我们在选择朋友时也要特别的小心。为人父母的,从小也要告诫小孩。像有的父母,他不了解自己子女在外面交友的情形,等到接到警察通知之后,他才知道自己的子女在外面干了些坏事。所以有一些贤明的家长,他也会去了解,他的朋友是哪些人,往往也会邀请他到家里来观察。如果像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说相当的保险。为什么?我们知道他的朋友是好还是不好,做父母的也可以在这个时候有机会教育,告诉子女哪一类是好朋友,哪一类不可以结交,应该要疏远。所以,此地也讲到一个标准,好朋友我们要接纳他的规劝;不好的朋友,我们记得要远离他。
『上一章』『弟子规章节目录』 『下一章』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bookview/12411.html
热门诗词
- 送赵宗鲁之河间别驾二首 其二 [胡应麟]
- 至丰家市读商老诗次韵 [释德洪]
- 六州歌头(上广西张帅) [刘褒]
- 出塞作 [王维]
- 和李舍人使君纾题云明府道室 [皎然]
- 观橘花 [郑刚中]
- 送曹守司直二首 其一 [刘克庄]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
- 「搜神记」